编者按:课堂教学互动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和评估的焦点,集中体现着教师的教育理念。一个简单的教学互动设计,就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、形成性评价、教学评测、批判性思维及合作学习意识等。如: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,就是形成性评价;再如,对全体学生的提问,检测学生的反应水平就是教学评测。
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,而在于激励、唤醒和鼓舞。
——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
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,共同探讨,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。良好的课堂互动,学生问答积极、思维活跃、兴趣盎然,课堂氛围生动活泼、宽松有序,是有效教学的一种理想状态。那么,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互动呢?
在这里,笔者送你三招,让你的课堂教学轻松地“动”起来。
一、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的,这个问题就是教学目标。有了它,课堂就有了灵魂,互动就有了出发点和方向性。而且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师生还能超越既定目标,产生新的问题,让学生脑洞大开,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。因此,精心钻研、挖掘教材,将教学内容高度概括总结,凝练成高质量的问题,是课堂互动教学的第一步,也是关键的一步。一般地,设计问题在深度和广度上,既要紧扣教学内容,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,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性认识,让学生踮起脚就能够得到。当然,最好还要有趣。只有这样的问题,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起学生的思考,启迪学生的思维,为有效的课堂互动打下坚实的铺垫。
二、尽力将知识还原为信息。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、认识的科学总结和系统概括。知识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,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,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不仅彰显着求“真”的知识价值,而且还浸透着求“善”、求“美”的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。书本知识因为缺失影像作品的画面感,更没有生活的真实,所以学生感到索然无味。课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在知识传授过程中,深刻揭示知识本身所蕴含的这种真、善、美,以引发学生思维,启迪学生智慧,陶冶学生情操。“知识是信息的蒸馏物”,将知识还原,还原为知识的探究过程,还原为生活的真实,静止生硬的知识才能“活”起来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与课堂教学设计上,尽量做到情景化、故事化、形象化。引人入胜,方能引起学生的眼动、手动与心动。
三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。在《教学的革命》一书中,美国著名教育家Merrill Harmin博士说:“一个好的课堂,应该是‘鼓舞人心的’。”他描述了“鼓舞人心”的课堂可以观察到的五种品质:①清晰的尊严感。不管有没有天赋,学生们都昂首挺胸,大胆地发表意见,他们相信自己,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、值得尊重的人。②流淌着轻松的活力。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、有活力、健康,所有学生都忙碌着、参与着。③自主性。学生们主导并约束自己,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,没有被逼迫的现象。④集体感。共享合作、相互依赖、亲密无间,学生们彼此支持,也支持老师,没有对抗和拒绝。⑤觉察。学生机灵又富于创见,他们知道周遭正发生的一切,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,也能适应周围人群的思想和情感。Merrill Harmin博士对“鼓舞人心”课堂的生动描述表明:互动的课堂,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,而是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。只有当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,才能实现真正的课堂教学互动。